• 數據中心
    聯系我們
    地址: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互聯網創新中心B座 郵箱:397823276@qq.com 電話:+86-18688888888 工作時間:周一至周五:上午9點至下午5點

    行業標準

    GB/T 26779-2021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加氫口

    發布時間:2022-11-01 瀏覽次數:8

    標準號:GB/T 26779-2021  

    中文標準名稱: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加氫口

    英文標準名稱:Hydrogen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refueling receptacle

    標準狀態:現行

     

    本文件按照GB/T11-2020《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: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》的規定起草。

    本文件代替GB/T26779-2011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加氫口》,與GB/T26779-2011相比,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,主要技術變化如下:

    ---增加了耐臭氧老化性測試(見52.6); --增加了耐鹽霧腐蝕性測試(見52.9); ---增加了耐溫度循環性測試(見5210); ----增加了兼容性測試(見5.2.11):

    ----增加了70MPa加氫口尺寸(見圖A.3);

    ----增加了加氫口防凍設計的資料性附錄(見附錄B):

    --修改了35MPa加氫口的加工要求(見圖A.1、圖A.2,2011年版的圖A1和第1號修改單的

    圖A.3);

    刪除了消除靜電設計(見2011年版的51.4);

    -- 刪除了材料的氫脆要求(見2011年版的51.6):

    --刪除了檢驗規則章節(見2011年版的第7章);

    -一刪除了25 MPa加氫口的尺寸設計(見2011 年版的圖A.1)。

   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。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扣識別專利的責任。本文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。

    本文件由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(SAC/TC114)歸口。

    本文件起草單位: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、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、同濟大學、上汽大

    通汽車有限公司、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、襄陽達安汽車檢測中心有限公司、上海舜華新能源系統有限公司、上海捷氫科技有限公司、上海機動車檢測認證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、浙江大學、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豐田汽車(中國)投資有限公司。

  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:蘭吳、魏青龍、張曉丹、侯永平、郝冬、陳光、周筠、高輝強、郝維健、袁昌榮、何云堂、葉雪峰、王丹、樸世文、顧成杰、趙曉曉、陳沛、姜峻嶺、裴馮來、潘相敏、鄭津洋、花爭立、劉然、鄭寶乾、許諾。

    本文件于2011年首次發布,本次為第一次修訂。

    關于我們ABOUT US

    國家明確氫能是實現我國“雙碳”目標,加速構建低碳能源體系,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的重要途徑。當前我國氫能產業關鍵技術需要創新突破,為此我們成立氫能科學與工程網,目的是為在推進綠色低碳氫能制取、儲存、運輸和應用等各環節關鍵核心技術研發;推進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技術創新,開發關鍵材料;開展光解水制氫、氫脆失效、低溫吸附、泄漏/擴散/燃爆等氫能科學機理,以及氫能安全基礎規律研究;推動氫能先進技術、關鍵設備、重大產品示范應用和產業化發展,構建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技術體系等5大方面搭建有影響力的協作交流平臺,努力讓氫能成為新的能源里程碑!


    聯系我們CONTACT US

    地址: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互聯網創新中心B座 郵箱:397823276@qq.com 電話:+86-18688888888 工作時間:周一至周五:上午9點至下午5點

    版權所有:北京合品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    備案號:京ICP備2022030455號-1

    Copyright 2022 Beijing Hopi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.,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

    關注了解最新氫能動態

  • 香港三级午夜理伦三级